对于Netflix原创动画翻车的看法
注意:此文已成黑历史,希望读者引以为鉴。
在买了4k27寸显示器之后,我在tb上花了6rmb购买了netflix账户并开启了愉快地看片之旅。希望这不会成为我挂科的理由
在这段时间里,我补完了很多netflix日美合拍的原创动画,such as 恶魔人,卡罗尔和星期二,BNA,化身,大欺诈师,2020日本沉没,想哭的我戴上了猫的面具。然后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除了恶魔人以外,其他都扑街了。扑街了。
这充分说明了一件事:
中日合拍,不彳亍!
日美合拍,不彳亍!
中美合拍,开花!
中日合拍倒是很好说,因为各方面问题太多了(资金,政策,中方没有独立制作动画的能力但还是要主导动画制作),所以崩得比较均衡,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这次netflix原创动画就明显问题比较突出了,那就是剧情硬伤。明明有着远高于TV动画的制作水平,精良讨喜的人物设计,让人耳目一新的作画风格,音乐也做得不差,导演动画公司也个个都是神仙,然而剧情就是成了无法避免的短板。
换句话说,netflix原创动画已经成了日本名导和动画公司的无情收割机了。
所以本文就是我对这件事情的原因分析,不过其实也是想要表达我对日本整体的各种想法。感觉给自己挖了很大一个坑额。
按照由浅入深来说吧。
1.单个来看的原因:
卡罗尔和星期二:搞音乐剧就搞音乐剧,搞政治是怎么回事?搞政治也无所谓,前期铺垫几乎为0又是在干啥?前期铺垫为0也就算了,这么弱智的政治情节再怎么看也不像渡边干出来的事情啊。而且渡边非要把背景改成火星又是几个意思,就问你用到这个设定了吗?搞得如此未来的科幻感唱的歌还是乡村音乐就不觉得违和吗?另外这种水平的歌拿去逐梦演艺圈我觉得也还说得过去,但是你要想唤起人类对歌声的再次喜爱,这么重大的责任就有点牛皮吹大了。对主人公的挖掘也实在是有点肤浅。
BNA:人类对于兽人的排挤未免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而且荒诞没有理由。(明明实际上furry控还是挺多的好吧)当然最主要的是后期女主的行为逻辑上相当奇怪,不亚于人设崩坏。
化身:还不错?除了反派弱智之外,以及我不怎么喜欢热血战斗情节之外,像故事的设定啦,科幻元素啦,中规中矩吧。
大欺诈师:前面都还相当不错,伦敦的雪更是文艺点满,艾比盖尔的人设人气也相当之高。但是……但是!编剧非要整个第四章出来,并且还嫌前面太平坦了还是怎么,非要搞点刺激的转折出来。刺激点其实无所谓,但是把握不好就成了惊吓了。总之,作者剧情暴走之后此番评分就开始了狂降。虽然最后是圆回来了,但是还是超级勉强,并且冷却时间过长。(我说,实在想拍第二季,那就搞点男主和艾比的日常恋爱故事顺便插入点骗术它不香吗?哪怕是平淡或是公式化了点,凭着艾比的人气也不至于评分暴降啊。)
2020日本沉没:渡边坑了之后又是汤浅政明跌落神坛。不过如果是读过原作就知道,这个画风和预告PV就注定了翻车。明明原作是有点接近好莱坞风格的科幻小说,这个画风和宣传却搞得像东京地震那种灾难片,不翻才怪。
想哭的我戴上了猫的面具:好家伙,冈妈也翻车了。不过冈妈也不是没翻过车。准确来说,冈妈也不算翻车,就是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新海诚翻过的车:追逐繁星的孩子。公式化地把新海诚那种单纯的恋爱风格故事和宫崎骏的奇幻世界结合起来,就算是把当前很高人气的猫变人美少女拿来用也救不了啊。一句话,这种看多了就审美疲劳了。
基本的原因:
虽然网飞在制作动画过程中作为投资方而不干涉动画制作,但是本质上还是一种契约关系,也就是网飞拿钱让日本公司做动画来丰富网飞的视频资源,毕竟视频资源就是流媒体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而网飞的主要观众是欧美地区,因此网飞肯定还是对大致的内容题材有要求,并且可以决定制作的投资多少和集数。这其中的磨合恐怕还是不够好。事实上,卡罗尔和星期二在后期采访中就表示,为了迎合要求,将故事背景改到了火星并且加入了更多政治戏份。BNA据推测本来是16集改到了12集,使得剧情必须重排。大欺诈师则是前期风评不错导致了网飞想要继续打造个IP憋出了第二季,然后就翻车了。
有一点我也想要提一下,那就是做原创动画本身其实就有较大翻车概率,特别是在如今各个题材都几乎写完了的情况下,想要原创个优秀的新剧本实在不容易。EVA的制作公司GAINAX以及从其中分裂出的GONZO就是在00年代死磕原创动画,结果几乎全部石沉大海,拿EVA来反复压榨发电都不够用。同时这些翻车也导致了轻改动画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因为相比原创动画剧情,拿现有的高人气小说改编更为稳妥,收益也更为稳定,而且还能带动出版界,何乐而不为。于是大家都知道的是,虽然2010年之后诞生了魔法少女小圆,斩服少女,吊带袜天使这些口碑不错的原创动画,但是各大动画公司还是对原创动画的投资非常谨慎,近几年的动画大半是轻改漫改,真正意义上的原创动画也基本是小规模实践性的短片了,比如《龙之牙医》。其中头铁的扳机社在2018年投资了《DARLING in the FRANXX》想要重现EVA的盛况,然后怎么样大家都知道了。而做出《NHK》和《岩窟王》这样优秀动画的 GONZO人员大量跳槽,以至于最近出的动画是给游戏做宣传的“神作”《为你而生》。
所以说现在的Netflix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历史的重演。
然后还有一点值得说的是,导演,动画师和编剧是各司其职,不能因为庵野秀明,新海诚这种少数人就以为导演就是编剧。梅津泰臣早就用扑街的伽利略少女证明了一流动画师也可能是三流编剧和导演。(就连仅有两集的OVA动画Kite都有明显的剧情删改遗留部分,可见他做编剧是多么不靠谱。)而渡边和汤浅作为知名导演确实有能力改编剧情,但是并不代表他们能对剧情有任何保证,因为他们真正意义上作为编剧的作品只有《GENIUS PARTY》
网飞的问题:
其实吧,我觉得网飞的问题倒是真的挺大的。就拿最基本的来说,我觉得负责人恐怕真的不懂什么叫做“好企划”,也不明白要把企划的剧本写好再考虑投资的道理,有点类似于土豪任性一般盲目投资。不过,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肯定不止于此。
首先我要说的是,日本的动画产业不止在中国,在全世界包括欧美的影响力都非常之大。出生在挪威去日本求学的漫画家欧莎‧叶克斯托姆(Åsa Ekström)在她的漫画《北欧女孩 日本生活好吃惊》就详细记述了她从小喜欢高桥留美子的漫画,之后坚定了她去日本学习漫画的想法。她也记叙了从她那时国内日本动画从小众爱好,到她的侄子也受到日本漫画的影响对日本有相当高的期待的破圈经过。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的欣欣向荣,日本丰富的文化产业大力对外文化输出也是一种必然。日本文化产业为何如此繁荣,简单来说是足够发达的经济环境+几乎不受限制的创作自由,不过这个问题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需要知道的是,整个英文圈都对日本有相当浓厚的兴趣。看看最近几年BBC对日本相当高频率的记录采访就知道了。不过吧,前几部采访确实不是非常好,因为本质上日本还是相当排斥这类采访。不过2019年苏伯金斯的记录片貌似在比较好的安排下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她说的对于咖啡厅的女仆类似于新时代的艺伎,以及女仆的声音就像是吸了氦气的仓鼠让她这辈子都没有这么不自在过,我觉得算是超级有趣且中肯的评价。
因此,网飞如此注重日本动画,也就说得过去了。不过网飞在对于日本动画看法的原创纪录片里面提到“日本动画的特点是黑暗且酷炫迷人”,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何欧美人对于日本动画的印象会是这样?我想提出我的看法。
日本动画有两个地方我觉得经常被我们这一代人误解。第一是现代动画产业起源于美国,日本动画早期是以模仿美国动画甚至中国为主的,日本的动画产业并没有如我们想象一般带有纯正的日本风。在2000年之前,日本动画都还有相当多的美漫风格。第二是萌系画风和偏恋爱日常向的当今主流风格也是在距今短短20年之内确定下来的。
在2000年以前,电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日本动画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电视动画为主,多为子供向,就如魔法少女小樱,面包超人,奇天烈大百科,哆啦a梦和一休,樱桃小丸子这一类的动画,主要对象是小孩子,当然也想让大人也看得开心,比如蜡笔小新这种。简而言之,就是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其乐融融的围坐在电视机周围。还有一类是OVA这种在专门的店里面卖录像带的,以及电影院里面放电影的,这种就是针对于所谓的otaku所制作的动画。知名的宫崎骏导演和梅津泰臣就是从这里面走出来的。而后者更是长期以来处于亚文化,因为购买者大多要求是成年人,这类动画一般都是和色情片一起放在一个帘子分割开的专属R18隔间,一般人也碰不到,便可以尽情搞黄色暴力(就连儿童色情这种底线都没有)。并且,90年代的几件轰动性事件比如宫崎勤事件、地狱屋事件(详情自行搜索)都是otaku所为,整个日本社会对于otaku都充满了恐惧,这类动画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直到《攻壳机动队》和《EVA》才真正意义上破圈,和传统的电视动画融合焕发新生。而萌系的画法和轻小说情节也是在2005年之后才走向大众并产生了破圈效应,现代的媚宅元素也在老式的otaku动画基础上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之后大家都知道了,传统的CD录像带几乎完全萎缩,OVA动画也完全被网络动画和电视动画所取代。otaku已死,二次元当立
网飞确实也没有真正触碰萌这个领域,或许是因为网飞平台上的政治和严肃的记录片风格和媚宅动画有点格格不入。可以发现他的投资明显带有EVA这类风格,也就是枪,车,科幻,机甲群像剧这种男人的浪漫。
我想说的是netflix的动画制作人员,年龄主要为30岁往上 ,也许他们当年就是深受这类动画的影响,不然也不会炒攻壳机动队和恶魔人的冷饭。他们绝对算是对日本动画有深刻认识的人,只不过他们对现在所流行的日本动画反而缺乏认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该把棒交接给年轻人了。
至于萌系、媚宅番到底在欧美受不受大众欢迎,我自己目前了解得还不够多,暂且不谈。
相比起来,亚马逊的小规模投资反倒收获了不错的评价,因为亚马逊日本经营较为独立,投资也全是稳健的日常番。所以网飞得学学啊。
更深层次的问题:
说到深层次的问题,那必然就要扯到东西方文化了。虽然福泽渝吉奉行的“脱亚论”非常成功,但是想要脱离亚洲本质上还是不可能的,这一点福泽谕吉有权保持沉默。日本文化,到头来还是独树一帜,很难融入其他任何文化。
虽然我觉得针对日本文化随意做出评价未免有些自大,但是我还是想分享一下我了解到的事情。在我看来,日本存在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分明。虽然在日本上班族基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公司,有非常大的集体责任感,但是除开工作之外的事情,本质上日本还是一个个人主义泛滥的地方。
个人主义,或者你想用其他词语,比如极右主义,自私来替代都行。只要不对别人产生麻烦,无论你有怎样的政治立场,甚至是邪教信仰都行,这一点已经深入了日本潜在的规则意识。日本有句谚语:“每个人都是异世界”,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自由的思想,并且无权干涉别人的思想。在你做出实质性违法行为之前,没有任何人能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批判你。
而日本的文学更是个人主义的重灾区。从古至今,著名的日本文学作品几乎都是挖掘自己内心和个人的事情,很少有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的文学作品。枕草子就不说了,源氏物语的剧情拿来做个古风galgame,然后说是近几年的游戏脚本都没有半点问题,而文化研究者好不容易才给它带了个女权主义先锋的帽子。即使是在军国主义最为猖獗的时候,各大杂志的文学赏也没有停下来过,个人的创作也没有受到影响。甚至我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学能像日本文学一样将内心挖掘到了如此之深的地步。
一方面是日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有近代史的因素。随着二战军国政府的失败,那种为天皇效忠的武士道精神几乎荡然无存,或者说是转化为了所谓的企业责任感。随着美国对日本全方位的管辖,政府也几乎没有了什么爱国主义情怀的加持,想要征服亚洲更是黄粱一梦。再加上战后经济腾飞,日本迅速转变成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个人主义文学又欣欣向荣起来。(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本身就是催成文化产业发展和个人主义的良药,中国也不例外)而后伴随着日本的经济泡沫的破灭,更加娱乐向的acgn产业应运而生。
请注意,我没有褒扬或是贬低的意思在里面。不过我认为中国确实可以学习日本的这一方面,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太过强调一种高标准的道德约束和集体责任感,而实际上中国人又相当之精明,创造出了厚黑学等等官场文化,这就像精神分裂症一样非常危险。事实也同样告诉我们,以德治国不如以法治国,因为道德底线这种东西是否存在,一直都是一个问题。
现实一点来说,2018年的日本舞台剧《上海之月》即是描写鲁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的事情。它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展现了鲁迅在日军侵华和他的许多日本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复杂感情,使鲁迅的形象立体了起来,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小知识:日本学校只有晨训,不会升旗,要唱歌也只会唱校歌而不是国歌
说起来,我突然想起一个经典的对话:
问:你们日本人为什么不愿意承认南京大屠杀?也至今不愿意道歉?
答:有些人不承认而已,我还是承认的。不过,那是那一代人所做的事情,我又不可能参与其中,让我为不是我犯的错误道歉也没有意义。
问:为什么日本还是年年参拜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
答:那是政府干的事情,代表政府的立场而已,并不是我的立场,而且更多是给杂志提供新闻素材罢了。再说,里面供奉的人,我叫得出名字的又有几个?
(不开玩笑,有综艺曾经采访过大学生,其中一半的人连当今日本总理是谁都不知道。)
再回到acgn产业上来。就我个人感觉而言,日本的小说家,漫画家大多不和他的责任编辑之外的人有来往,完全属于与世隔绝的一类人。著名漫画家鸟山明几乎不与家人以外的人接触,一生接受采访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植芝理一先生直到最近开始画大蜘蛛flashback才换了智能手机;濑户口廉也本来就身体不好,还整天喝酒玩游戏,以及担心下个月房租;泷本龙彦在2010年-2015年离婚且几乎没有新作收入的时间里重新成为打工人,在物流仓库干了两年的体力活,最近40多岁了又去玩乐团了;西尾老贼这么多年硬是装神秘不露一张照片。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家和漫画家需要每个月编辑去家里拿手写的原稿,甚至出现了原稿被编辑搞丢而拖更的事情发生。一句话来说,就是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截稿日。
不过,这种相对的隔绝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其实是相当有必要的。只有这样,那些搞创作的才能展现自己的独特想法,以及跟上时代的潮流,而非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而这种个人主义,其实也是日本文化产业能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因为无论哪个国家的人都可以找到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产生共鸣。二次元促进世界和平
那么个人主义泛滥的后果就是,日本文学的格局往往太小了。不过格局大还是小其实是相对的,你要说剖析人性还算不上大格局也不太对是吧?所以就单从表现来说。acgn作品里面表现尤为突出的一点是,政治内容被大化小,比如国家重要的事情交给某个特殊学校的学生会处理,比如各大高校是培养人形兵器,比如某某学生就是日本著名财阀的千金(千金大小姐可比日本政府出场的机会高多了);要么就是闭口不谈政治,好好描绘恋爱日常;要么还有最常见的架空政治。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想要涉及政治,但是结果是不光缺乏政治的基本了解,连合乎逻辑都谈不上。著名作品名作之壁里面涉及各个国家的智障描写我就不说了,A社的翻车作大帝国更是充分体现了政治娱乐化和包括自己什么都敢黑的政治立场。(y1s1,这种立场还是相当有代表性的日本国民普遍政治立场)
那么,acgn究竟有没有比较优秀地切入政治相关的内容呢?其实,渡边导演的《东京残响》真的是难得可贵的具有现实政治观点的作品了,却还是无法避免一些瑕疵,比如美国随随便便就敢炸日本的地铁和机场而根本不管人道主义和社会影响,日本政府更是任由它炸。不过它的立足点的政治立场还是相当优秀的。小说的话,著名企业家至道流星写的轻小说对于现代政治形势和经济学原理的介绍还是相当不错的,就是非要插入恋爱情节,以及过于生艹的文笔这一点让人接受不能。
而netflix则恰恰相反,著名网飞出品的纸牌屋系列就是把政治题材玩得贼6,而目前欧美最热门的话题也是男女平等和黑命贵。所以,大欺诈师也很难得的把舞台放在了国际上,并把女主角艾比盖尔设定为中东战乱国家出生,第三季也涉入了亚洲的人口买卖问题,难得的出现了大格局,和大人文关怀。BNA也是聚焦于人类和兽人的种族矛盾,映射的就是美国的民族矛盾。
但是啊。。。这些东西正好就撞在日本的枪口上了。日本长期作为一个民族关系单一的岛国,阿伊努人和琉球人都被同化得差不多了,对于外国人也是有相当的抵触情节,哪里能细致描写什么种族歧视之类的问题啊。作为典型的男权社会,Me too运动几乎没有掀起半点波浪,欧美女权组织面对I社也吃了亏,如果它想再投资个女权主义作品,我还是劝他尽早收了这个打算。
说了这么多,日美文化结合究竟开没开花?
事实上,早就开了多少次花了。
星际牛仔将美国的西部拓荒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混沌武士则是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美国的嘻哈文化巧妙结合在一起,至今仍是日本动画的巅峰。不过,这类动画也有非常讨巧的部分,那就是以公路片单元剧形式,避免了剧情的翻车。(说起来,大欺诈师第一季没有翻车我觉得也要归功于单元剧形式)
不过渡边最近活可多了,紧接着还有cdrp投资的给赛博朋克2077拍游戏宣传片,再拼几把自己养老的钱都挣出来了。这种的话,翻车几乎还是不大可能。
而对马岛之魂作为一个纯美国工作室出品的游戏,也对日本传统文化有相当好的表现力。也就是说,单方面制作跨文化作品创造了神作,合拍反而拉垮。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netflix还是不要拍原创动画了,要不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投资模式,单纯当个慈善家说不定还能无心插柳柳成荫。
那么,网飞有没有积极作用呢?
事实上还是有的。网络动画脱离了电视动画的束缚之后,更多黑色元素的大制作动画作品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前提是编剧要靠谱点,要么不搞原创了,好好拍一些难以动画化的小说漫画也不错。
最后是免责声明:
本人目前看过的日本动画数量,远没有我看过的漫画和小说多,甚至没有我玩过的galgame多,而我看过的漫画也绝对不算多。我从未和日本人在除网络之外有任何交流,我也只是五十音图程度的日语水平,并且从未到过日本。我不看番好多年了,最近回坑的除了网飞原创动画,就只有安达与岛村了。本文提到的动画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云的。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那么你肯定是对的。或者白话文一点,我算个锤子otaku,我算个锤子二次元,我算个锤子了解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