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把搭讪作为最终答案是不是太让人无语了

本来想要写五十岚蓝与绘画方面的事情的,很抱歉!只能放到后面来写了。
来闲谈一下我对于泷本龙彦最后以搭讪理论得到解脱的看法。

昨年我拼尽全力写出来的对于泷本龙彦的总结,各个方面都很满意了,但是我还想提一点,就是搭讪这种貌似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作为最终答案是不是有点难以理解或是无语呢。因此,此文就是以闲聊形式对此的分析。


首先,关于困扰泷本老师的问题,即个人价值和绝对正义都不存在,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我想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来切入。
我认为,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唯心主义在现在已经完全落败于唯物主义了。
古代无论是东方和西方,宗教和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都是基于唯心主义,也就是从人类是受到神的重视的角度来考虑已知的问题。天圆地方,女娲补天,耶稣,地心说,普洛米修斯,都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体现。这种唯心主义的好处在于,让人相信人诞生必然是有意义的,自己做过的好事与坏事都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惩罚,人是可以转世重生的,从而人类可以不再畏惧死亡和未知。
这一切从工业革命开始逆转。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对于生理解剖和脑科学的研究,(有一部漫画《在交通事故中被重擊頭部後》是极好的证明)使得唯心主义全面落败。人类通过科学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之后,同样也需要给存在寻找新的意义,而这也是随着科学所带来的新的问题,亦或是原罪。
说到唯物主义盛行的最大问题,我就想引用那句经典名言 “没有惩罚,也没有被爱。” 现在科学得出的结论是,上帝创造了人,却对人不感兴趣,人没有受到上帝的宠爱。而犯了任何罪过,也不会受到什么必定的惩罚,惩罚只能依靠现有的社会体系来勉强维持,见风使舵者战无不胜。巴黎圣母院门口评判人是否该下地狱还是上天堂的天平,只是一个谎言而已。尼采所说的“上帝已死”,其实也是对“个人价值和绝对正义都不存在”的变相阐述。

那么,目前为止常规性的答案是什么呢?
  1.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很有魏晋风格。也是最常规的解答。
  2. 虚无主义。很好理解。
  3. 超人主义。我想以自己的理解来简单说明一下超人哲学,那就是“卷”。相信自己的能力绝对能超越别人,相信自己能主宰世界和人类前进方向,相信revolution的理想。冒昧却又客观的来说,除了卷的人以外,革命者和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人也可以归为这一类。
  4. 性依赖症,暴力,精神药物。这里指的性依赖症包括很广,自慰,做爱,sex-party在超过了某个界限之后,都可以归为性依赖症,即过于依赖性行为带来的快感填补内心的空虚。

通过之前的文章可知,泷本老师可以说是把上述的答案都尝试了一遍,这里就不再阐述了。当然濑户口也是如出一辙。

那么,不常规的答案是什么呢?
  1. 为了某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英勇地死去——塞林格。值得注意的是那句与之相反的名言完全是某个没看过书的人编出来的。
  2. EVA 漫画最终幕,LCL之海中真嗣与绫波丽的对话。——拿这个举例的原因是,我只看过漫画版。换句话说我现在都只看过同人版,有点悲哀了呢。不过我也没有继续看EVA的打算。
  3. 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在缓慢上升。那个越来越落后的孩子也在前进。/Just Rock——大槻ケンヂ,青春巧克力。
  4. 向这狗娘养的世界,献上我全部的爱/Just Rock——终于是濑户口了。
  5. we are all one——须藤元气。
  6. 写小说,搭讪,冥想。

很惭愧的是,由于读的书实在是太少,我现在只能举例出来这些。我相信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作品并不少,而且神作和佳作也不少,甚至没有得出答案只是在述说由于这个问题产生的痛苦的作品也是极为优秀的(说的就是NHK)。
虽然这其中也有一些反对意见,典型的例子就是塞林格的原句直接被篡改成了相反的意思,青春巧克力也有人评价最后是一种纯粹的乐观主义,交代虚无只交代了一层,有点对不起引用的那么多作品。eva旧剧场版也被庵野用恐吓观众了(我云的);we are all one是彻底的理想主义华而不实,至于濑户口则更像是由于自身的偏执所产生的歇斯底理,以及无可奈何,别无选择的乐观。好吧,我承认我在硬黑。
不过,将这几个答案并列起来来看的话,写小说和冥想还说得过去,搭讪怎么看都像是来搞笑的。


我的理解是,搭讪是用于解决孤独寂寞问题的手段。至于为何是搭讪呢,这应该与泷本自身的实践和日本的搭讪文化有关。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孤独的话,你大概率能得到幸福。而处在幸福中的话,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上面的话也许有人不认可,于是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答案里面对于孤独的讨论。
首先应该条件反射想到碇源堂经典名言 “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相互理解的”。然而从eva整个系列来看,结论应该是相反的,虽然中途偏执了一下。
要说真正偏执到固执的人,那必然是濑户口廉也。carnival游戏里面一句“然而学不是我的父亲,我也不是学的母亲”直接把孤独坚持到底。psyche里面对于人心就是房间的描述更是碇源堂的无敌加强版,就连犬附少女里面也要提一嘴“你和我的距离比天空的尽头还要遥远”,到了冰冷的臭氧里面还在继续坚持,做到这个程度我都怀疑他是受了多大的刺激,虽然电气马戏团证明刺激确实不小。
然而他这么坚持孤独,却恰恰证明他不是能忍受孤独的人。他的偏执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就是对对方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想要一劳永逸解决孤独的问题。当然,现在我觉得他也有相当大的改变了。
突然说到这个程度上,这篇闲聊都要偏到“对于濑户口的看法”上面去了。于是就此打住。
“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相互理解的”,这句话无法直接评价它的对错,也无法评价什么太过消极之类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确实是真理。
但是,不再孤独和能否相互理解有必然的联系吗。不孤独只是一种心理得到满足的状态而已,为什么一定要加上相互理解的前置条件呢。


最近在exhentai看到1989年出版的《怎样征服美丽少女》,我觉得更应该叫《如何才能鼓起勇气开始搭讪》,大道至简了属实是。(虽然这部书同时也是PUA教程)
最近看的漫画《gachi恋黏着兽》《不知为何活着的人 和泉澄25岁》《独居发烧晓爱恋》都让我感受到所谓宅文化圈与孤独是有莫大的渊源的。不止宅文化圈,PUA话术诈骗,西安美术学院的毕业设计《这就是我们愚蠢的证明》所展示的许多人倾向于购买自己根本得不到的东西,其实也是孤独的体现。
孤独的问题往往比想象中更加严重,因为有太多人否认孤独,强调孤独的必然性,又迫切地想要摆脱孤独,期望有人能完全理解自己,然后拯救自己,这样只会恶性循环下去。
而搭讪回到了消除孤独的本质,那就是和也许会喜欢的人交流。即使泷本老师在街上说了一百次“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然后被无视了一百次,他也实现了一百次除了语言之外的交流,让自己的孤独得到缓解。况且,第一百零一次,也许就能实现语言的交流,以及更深入的交流。就算无法相互理解,也可以变得幸福。
而在交流之后,we are all one的目标,也许就可以实现了。
当然,在没有搭讪文化的中国,搭讪也许不是实现和也许会喜欢的人交流的最佳选择,但是依然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实现交流。
这也是我在新的一年所希望的:もっともっと幸いなりたいです。我想要不再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我想要幸福,我想要积极健康的生活。因此,我会更加积极的与我喜欢的人,喜欢我的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