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一年对于泷本老师的补充
我在昨年的这个时候写出了我对泷本老师的所有认识。在最后,我说:很高兴我把自己的想法都写出来了.
違います。これは嘘です。
我其实考虑过把日本二战后的学生运动,也就是安保运动加入进来解释,但最后放弃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加入这部分,就只能在这个网站上发布了。
2.由于黑历史的原因,我发现自己有时候过于虚荣了,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评论。事实上我根本不了解,对于不了解的东西就应该闭嘴。
3.说到底泷本老师的小说是非常私人的。对于非常私人的东西用宏观的东西特别是涉及政治的东西去解释只会起到反效果。
那么为什么时隔一年后又想补充一下呢,那当然是没活了只能咬打火机了。
我现在也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状态,但我很明确的知道我并不想对安保运动有太多的评价,但是我却又有不得不说的感觉。仿佛不补充一下,这里一直是缺失的。或者说,有时从宏观上来看也是另一种感觉。
二战后的几个东亚国家,也就是中国,韩国,日本,台湾,相继有几次庞大的、有深远影响力的学生运动,分别是六四,光州运动以及之后的六月运动,安保运动,野百合运动,而这之中最没有意义,甚至起到反效果的运动当属中国和日本。中国和日本在这一方面出奇地产生了一致的后果,那就是政治冷感。
当然,对于日本的学生运动来说,着实是由于这几位运动领导人过于百年一遇了。对于左翼来说,不搞几次党内清洗运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左翼,死点人也是正常不过的,但问题在于,延安整风也是在根据地稳固之后才进行的,而山岳基地事件就这么点人还要进行我至今无法理解其逻辑的总括,确实也过于戏剧性了。但反过来说,好处则是在于让日本那个时候的青年深刻地意识到了共产主义,学生运动和革命的巨大负面问题,从而在这之中萌发了大规模的、远超东亚其他国家的深刻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就是“不要爱抽象的概念,要去爱具体的人”的更深入挖掘。
从我寥寥无几的二次元阅历当中我想来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下我为何会这样说。
要说近几年比较严肃讨论政治的动画,那自然要提到《东京残响》了。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部动画的立意是非常高的。日本这个国家是否应该重新站起来,和这样的斗争是否能让每个日本人民幸福的问题,其实也就是目前日本相当根本的问题。而动画的结尾给出了非常好的答案。而相对时间比较近的《逆转世界的电池少女》在结尾也是不谋而合。
当然,动画的问题也是一抓一大把就是了。后续智斗严重降智,结尾严重缩水的问题是比较影响观感的,但我更觉得神奇的是这里面的美国非要师从塔利班搞恐怖袭击,这就属实很扯了。或者说,日本的创作者确实有这种感觉,就是完全不关心政治的具体发展进程,情节需要的时候也不去查看历史资料,而是凭自己臆想。之前提到的《绯红结系》也是这个问题。
然后我想着重来讲一下《革命机》。
在b站知名动画区秽土转生up Lex生命末期有一个高光时刻,就是联合共青团中央解说了大河内一楼编剧的《革命机》。不得不说,这其实也是共青团宣传的高光时刻,比起现在做的宣传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次的宣传,真正意义上实践了拿来主义,并且完美打造了逻辑闭环。
日本赤军一系列的操作,确实给青年人的造成的“坏影响”不可估量。作为1968年出生的大河内一楼,即通过《革命机》对学生运动、革命的负面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了许多批判。
这些负面的问题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因为革命本质是暴力运动,是对于原有秩序的破坏过程,而这种秩序的破坏,不可避免会造成社会动荡,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在成都的时候,我的叔叔指着一栋繁华的购物中心说,当年八九学潮的时候,这里的楼被烧了,很多人跟着进去抢东西。
说真的,我也丝毫不怀疑香港学运的时候,有针对普通人的抢劫和伤害事件。因为在动荡的条件下,给了人性中最邪恶的一面的许多机会。而用暴力应对暴力,从来都是非常危险的,要么一方被彻底打败,要么动荡就会一直持续。
就连一直作为青年宣传的五四运动,本质上也是如此。火烧赵家楼与暴打章宗祥,乃至后续的军警逮捕和暴力冲突,也是暴力抗争的扩大化。
PS:请参考:http://rdbk1.ynlib.cn:6251/Qw/Paper/430523#anchorList
但是,同样是革命,也有好坏之分。在优秀的领导者的带领下,在严格的纪律的约束下,确实可以一定程度消除负面问题。更重要的是,即使赤军做出了类似于邪教和恐怖组织的极端行为,也无法否认其诉求的必然性和意义所在。如果全盘否定革命暴力运动的正面效果,那也是既蠢又坏之人。
或者说,一边完全宣传自身革命经历的积极意义,一边又要彻底将对自己革命的人全部称为“螳臂当车的暴徒”,这种宣传工作其实并不好做。因此,以《革命机》来完成对香港学生运动的批判,站在维护共产党统治的立场上来说,是非常好的切入点。
最后来说一下我个人很喜欢的漫画:大岛智子的《se酱》(『セッちゃん』)
我不想太过于强调这部漫画有多么素晴らしい,因为这部漫画有点需要对上电波。只从我个人的感性上来说,这种荒谬的感觉不逊色于卡夫卡,而对于个人的关怀,足以使大多数的仁爱的口号显得虚伪。
那些死亡的人就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吗?
樺美智子、周梓乐、朴鍾哲,他们本来可以有自己的人生,有更多丰富的经历,甚至活到今天,见证世界的变化。而政治运动,本来应该只在他们的生命中占据很小的一方面。为何世界会如此残忍地对他们叩响扳机呢。
而且是因为如此无聊且没有意义的事情。
(PS:se酱的连载版本和单行本差别比较大,单行本补充了更多细节)
大岛智子个人blog:https://tomoko-oshima.blogspot.com/
对se酱的文艺评论:https://manba.co.jp/manba_magazines/6937
那么说了这么多,好像和泷本龙彦関係がないでしょうか。要说有关系,其实真的没有关系。但如果完全没有关系,又好像有点关系。
还记得《消极的电锯》吗。电锯中花笔墨来描写一位老师和一位宿舍管理员小姐,还记得吗?
这在之后的作品中再难以出现这种类似的元素了。如果保持这种风格走下去,保持一定的产量,泷本的轻小说也许能进轻厉的说,就像西尾维新,奈须蘑菇一样。但泷本老师偏偏不走寻常路。
虽然在NHK中佐藤和山崎做的炸弹要炸谁都不知道,但政治运动和经济泡沫的复合冲击,也一定程度上是对泷本老师产生了许多影响的。在了解这种背景的基础之上,也许就能更好地理解泷本,甚至更多的日本现代作家,ACG作品。
然后,泷本先生的搭讪理论,能否找到一个更加高大上的、宏观的说法来描述呢。
也许是“connect the world”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