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3周年纪念和讨论:为何几乎全部是女性?
建站3周年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当然由于其他事情,将近1年时间blog的内容几乎没有怎么更新,也几乎没有写过长文了。因为没有接入谷歌,访问量少得可怜,所以也没有3周年纪念的必要。
当然,由于政治一点也不有趣,这一年也没有写过政治tag的文章了。
不过今天突然想要讨论一下之前思考的问题:为何几乎全部是女性?
这里的女性当然是指白纸运动中的女性。在抗议中,敢于直面暴力的,几乎全部都是女性。
这个问题我在当时也已经观察到了,后来在黄意诚的专访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记者:上次采访的时候你也提到过,你在现场看到有女生被警察倒吊了起来。刚才你又说到,你看到有很多青年女性被抓走。那我觉得这是“白纸运动”当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有很多青年女子站在了前排。你觉得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现象?为什么不是男性?
黄意诚:不仅仅是青年女子,还有酷儿群体、性少数群体,他们对这个“白纸运动”的参与度是最高的。我想就是说,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带有一种父权制的属性。我的判断就是说,这不仅仅是对清零政策,或者有人是对政府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对父权制的挑战。
从现场的实际的情况,我跟你也说过现场一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就是有三个女性在乌鲁木齐中路靠东面的人行道上在抱头痛哭。我问她们,你为什么哭呢?是不是因为昨天你的朋友被抓走了?因为我是北京大学毕业的,我在求学的过程当中有非常多的同学被抓走了。我只是觉得,只有跟我们亲自认识的这些人被抓走了才会特别同情。但是这三个女的她们对我说:没有,我们没有朋友被抓走,但是我们看到微博上,新疆乌鲁木齐被烧死的这个维吾尔人的家庭有非常小的女孩,他们还没有做过什么事情,他们就这样离开了。我觉得,女性确实特别有一种共情的能力,这是女性的一种力量。
来源: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enquanfazhi/wy-04042023090138.html
拿我自己来说,最大的勇气也不过是在这个角落写一点自己的想法。不要说直面暴力,甚至当时连上街都不敢。当时我大多数时间都在房间里玩游戏、看漫画,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甚至,在共产党宣誓仪式上,我是喊的挺大声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吧。可是,理想终究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对于任何人来说,“不利己”终究是一种奢侈行为,尤其是对于充满各种软肋,背负着各种压力生活着的普通人。
所以,我很自然地得出了一句废话:几乎全部都是女性,是因为几乎没有男性。
现代社会的男性终究是承担着家族的期望,背负着未来家庭的责任。软肋太多,以致于不得不三思而后行。“禁止三代考编”的连坐大部分人都无法承担,更别说大部分男性是不可能通过结婚改变自己的生活的。
所以不得不忍气吞声。所以没有勇气。
小时候看《长江七号》中的父亲和周星驰其他电影中较为年轻的男主角完全不同。以此为启发,我现在都充满了对中年危机的恐惧。
但是,我的母亲作为女性,却认为我的想法并非最主要的原因。
她的观点是,因为女性永远是第一批受到寒气影响的,处于最为被动的位置,所以才无所畏惧了。
事实上也不假。女性在社会经济情况不佳的时候,所能应聘的职业是很有限的。在私企中,非服务业的岗位很多都不会接受女性。在公务员,教师这类有较多女性的职业,也是绝对优先选择男性。
女性所承担的生育的责任,导致了其能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是永远比不过男性的。因此,雇佣女性确实是不划算的。
因为疫情中第一批无法生存的人中有很多女性,所以女性才会敢于站出来。
母亲的想法其实很有道理,但是我也不认为是最最主要的原因。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中,抗议者也大多是女性。这类女性的家庭很多也能达到中产,失业的影响也暂时不会影响到她们。这又如何解释呢?
很遗憾地是我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女性朋友,因此我只能通过网络上的发言和自身感性的理解作出一个最最直接,最最简单的假设:因为大部分女性对政治不感兴趣。
每个人都有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方面,了解和不了解的方面。当然,“兴趣”和“了解”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系。而大部分女性确实是对政治不感兴趣,也不了解政治。
这就产生了一种朴素的正义感。
许多男性也有朴素的正义感,不过数量上确实远不如女性。
对于政治不感兴趣的表现在于,一方面,很容易认同她所受到的各种政治信息来源的影响。比如,对于官媒的宣传是基本认可的,对于官媒的报道是基本相信的,但也止步于此,不去深究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世界大致认同的就是“港独是坏的、台独是坏的”“西方世界抹黑打压中国”,但也不会专门花时间去声讨什么“境外反动势力”。
而另一方面,则是在于直接受到铁拳影响之后,会抱着一种朴素的正义感去反抗,朴素的相信法律和其他东西会维护她的正义行为,而并不知道这么做最坏的后果是什么。也就是“无知者无畏”。
就比如说我当时设想最坏的结果是更为血腥的武力镇压,所以我就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任何事了。而很多女性,其实是不知道六四,不知道历史中政治运动血腥的那一面的。
另外关于“女性更具有共情的能力”,我并不非常认同。作家最需要的就是共情的能力,而拥有这种能力的男性作家并不少。或者说,共情只是基本的人性而已。
至于反对父权之类的,个人对这种太过抽象的描述不是很感兴趣。
无论怎么说,有勇气的人都是伟大的,无论他/她的勇气的来源是什么。
毕竟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人类的伟大是勇气的伟大。
我也想要对这些有勇气的女性表达出最为朴素的敬意。所以我才写下了这篇文章。